又是一年3.15,作为法定消费者权益日,往往备受关注。在经过两年“爽约”之后,对于汽车作为除房产之后最昂贵的消费品能否重回“3.15”舞台,一直是各大消费者所关注的重点。
众所周知,伴随近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所带来的纠纷不断,汽车产品更是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点。
回顾往年,如2010年,汽车4S店只换不修;
2012年,锦湖轮胎以次充好,4S店潜规则扣留合格证将新车变黑车;
2013年,DSG双离合变速器被曝安全隐患,江淮汽车身陷 “生锈门”;
2014年,老年代步车粗制滥造,违规生产、上路;
2015年,4S店小病大修牟取暴利,路虎极光变速器曝光;
2017年,二手车交易藏骗局;
2018年,大众途锐怕“淋雨”,发动机频频失灵;
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变速箱问题“没完没了”;
2021年,宝马4S店“强制”收集人脸信息、长安福特变速箱进水、英菲尼迪变速箱异响抖动。
连续2年的“缺席”,让更多人对“为何没有新能源汽车”引发不满。要知道,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同比增长21.3%,其中核心三电相关问题占缺陷线索报告的24.9%,而驾驶辅助系统相关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也正因此,今年会否有新能源汽车,又因何上榜值得关注。
当然,答案还需等到晚上才能揭晓,但目前可以知道的是,自去年3.15之后,因汽车产品安全问题展开召回的都有哪些车型,以及都因何被召回。盖世汽车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统计,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14日期间,国内汽车共发起148批次召回通告,累计召回936.82万辆缺陷车辆,较同期暴增164.72%。
整体来看,在上述时间周期内,最大规模召回源于今年1月特斯拉车辆因驾驶辅助相关故障,缺陷车辆涵盖2014年8月26日至2023年12月20日的进口、国产Model S、Model X、Model 3,共计161万余辆,占总召回的17.19%。而特斯拉也因先后7次共计在华召回273.9万辆故障车型,再度“蝉联”国内车企召回榜首。
聚焦3.15 | 去年3月至今,召回“明星”大起底
也正源于现阶段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等技术不断迭代,由此带来的召回新难题,正逐渐取代传统硬件故障成为主体,且正带来更为复杂的责任方界定难题。
新能源汽车召回水涨船高
如前文所说,过去两年的3.15晚会最让人遗憾的莫过于新能源车未曾上榜。
众所周知,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歌猛进,随后于2022年提前三年实现渗透率20%中期目标,并在2023年销量逼近千万辆,渗透率再攀高峰。按照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在2030年突破70%。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占一半的时代正快速到来。
体现到召回占比上,自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14日,我国缺陷纯电动乘用车召回占比达31.29%,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6.71万辆。放大到整个新能源乘用车范围,上述周期内累计召回故障车辆超过200万辆,创历史新高。
此外,节能汽车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较上一周期内有所收窄,仅以八万余辆召回体量占据总召回的0.88%。
其中,纯电动车型中,特斯拉以53万辆召回总量位列第一,占纯电动车型总召回的82.55%
作为整个周期内涉及召回车辆最多的汽车品牌——特斯拉自然也是领跑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召回榜单,更以一己之力将纯电动乘用车召回故障占比做出明确划分。
具体来看,自去年3月至今,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中辅助驾驶成为召回主因,占召回总量的54.67%,而其中特斯拉便独占98.25%,剩下的1.75%由进口奔驰EQS及一汽丰田、广汽丰田bZ4X瓜分,前者因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软件故障,后者则与前置摄像头内部程序缺陷相关。
仅次于辅助驾驶系统及相关缺陷的便是源自特斯拉在去年5月因能量回收制动策略缺陷展开的110.46万辆召回规模,助推周期内新能源乘用车制动系统相关缺陷以37%占比位居第二。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排除特斯拉这一头部企业带来的影响外,动力电池、电驱动等核心三电缺陷依然存在。
去年8月,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就曾电驱动模块软件问题在中国市场针对进口EQS展开了2324辆缺陷车辆召回。而针对可能出现电池热失控的缺陷车辆,更是从去年7月995辆进口捷豹I-PACE,到同年10月2570辆进口保时捷Taycan,到一个月后200辆进口奥迪E-TRON GT、RS E-TRON GT,再到今年3月展开的5084辆进口奥迪e-tron都在强调新能源乘用车安全仍应被高度重视。
而据盖世汽车统计,自2018年1月至今,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已展开117批次召回,涉及缺陷车辆近500万辆。其中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美系占比83.73%,其次便是中国自主品牌以6.50%占比,位列第二。
辅助驾驶相关故障频发
如前文一再提及,辅助驾驶正成为汽车召回中又一新的关键词。
相信大家也有所感受,近年来“某某车辆辅助驾驶失灵”的新闻频发,如果细心对比会发现几乎这一句式前方曾被冠以过所有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体现到召回上,其在上述周期内占比由上一周期的第六位飙升至第四位,更是辐射近170万辆缺陷车辆,占比多达18.99%。
细化到各软件层面,除特斯拉部分车辆在自动辅助转向功能开启情况下,驾驶员可能误用2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而展开的召回外,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辅助驾驶相关故障以及摄像头等辅助驾驶传感器相关程序故障正逐渐被重视。
正因此,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其两会提案中,针对汽车行业发展,提出为更好地向智能汽车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产品体验,进一步增强我国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优势,需尽快推进相关法规标准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落地,规范智能驾驶产品的安全应用。
但事实上,智能化不止体现在驾驶辅助上,近年来伴随汽车电气化、智能化高速发展,汽车召回原因已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延展到了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问题,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单以过去一年来看,除辅助驾驶相关软件缺陷外,本田、丰田汽车均身陷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相关故障中,涉及缺陷车辆29万余辆,占同期召回总量的11.68%。与此同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及相关控制器缺陷召回亦不断被关注,涉及品牌丰田、奔驰及奇瑞,相关召回车辆超6万辆。
时至2024年,中国汽车早已进入下半场竞争,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正在到来。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更多辅助驾驶及其他软件相关故障的爆发。如何做到防范于未然,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益,尤为重要。
近年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针对智能网联技术发展新趋势,提出健全数据驱动的汽车事故深度调查体系,深化智能汽车OTA大数据安全评估,启动沙盒监管制度试点。并在去年11月首次公布首批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名单,其中包含比亚迪智能扭矩控制技术、吉利汽车领航驾驶辅助(NOA)功能、零跑自动领航辅助(NAP)功能、广汽埃安及孚能电池的750V高压快充技术、蜂巢电池及长城汽车的无钴电池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新功能,从而推动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制造,降低产品安全风险。
时隔一年过去了,又是一年3.15。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信息透露,将在持续加大产品安全召回监管、优化产品安全召回监管体系并提升缺陷产品召回技术支撑能力的同时,2024年其将进一步深入推进产品质量安全沙盒监管制度。
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民用级无人驾驶航空器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探索建立质量安全“沙盒监管”制度,开展深度测试和产品安全评估,为新产品新业态发展提供容错纠错空间。从而探索“发现产品缺陷—提出产品安全规范建议—实现质量提升”的新思路,促进企业在设计、生产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持续进行技术改进与质量提升。(盖世汽车 Garcia)
下一篇 没有了